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农科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细胞遗传学是对染色体形态、结构、 病理、功能和行为的研究。该领域目前还 包含了对分子细胞遗传学的变化研究,现 称为细胞基因组学。目前,细胞遗传学家 利用各种手段对目标区域的染色体进行 研究。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掌握细胞遗 传学在临床中的最新实验方法及相关机 理,Marilyn S. Arsham 等人编写了本操作 手册(第四版)。 全书共计25 章。第1 章,细胞和细 胞分裂;第2 章,细胞遗传学概述;第3 章,外周血细胞的遗传学研究方法;第4章,常规细胞培养原理和成纤维细胞培养 原理;第5 章,产前染色体诊断;第6 章, 染色体的染色;第7 章,人类染色体:鉴 定识别和变异;第8 章,ISCN:细胞遗传 学的通用语言;第9 章,构成染色体的异 常;第10 章,基因组印迹;第11 章,血 液恶性疾病的细胞遗传学分析;第12 章, 在人类实体瘤的研究中细胞遗传学的方 法和发现;第13 章,染色体不稳定综合 征;第14 章,显微镜观察及成像;第15 章,电子计算机成像;第16 章,荧光原 位杂交(FISH);第17 章,多色原位荧 光杂交及比较基因组学杂交;第18 章, 应用于细胞遗传学实验室研究的基因组 微阵列技术;第19 章,细胞遗传学研究 人员应用到的数学方法;第20 章,细胞 遗传学实验室安全、稳定、合规的仪器设 备选择;第21 章,质量控制系统;第22 章,实验室管理;第23 章,实验室信息 系统;第24 章,动物的细胞遗传学;第 25 章,在线的基因组学资源和参考文献。 本书汇集了丰富而完整的细胞遗传 学实验室研究流程,具有很强的实用价 值。涉及到的主题范围广泛而全面,而且 信息量非常大。对从事细胞遗传学的人员 尤其有参考价值,同时对其他从事细胞生 物学、基因组生物学研究的学生、研究人 员、临床医师及实验室专业操作人员也有 很好的参考价值。张丽静,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Zhang Lijing, Doctor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AS)
由于环境变化和贸易全球化,欧洲的 林业、农业和园艺业面临越来越大的风 险。本书着重介绍了两个分别原产于亚洲 和南美洲的侵入害虫——红棕象甲 (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和棕榈蛀蛾 (Paysandisia archon)。这两种昆虫是通 过进口被感染的棕榈树意外引入欧洲的, 目前对其治理已成为一项重大挑战。红棕 象甲和棕榈蛀蛾的危害主要由幼虫钻入 棕榈茎或树叶中造成,因此钻蛀的隐蔽性 以及小环境保护性使得它们很难被发现 和控制。通过有害生物综合管理战略 (IPM)可以控制和遏制这两种害虫的发 生及危害,包括全面了解害虫的生物学特 征、及早发现害虫的发生、有效诱集和监 测诱捕、预防和防治,以及检疫和科普教 育程序都是本书主题。本书是欧盟资助的 “棕榈保护”EP7 项目的成果之一,填补 了红棕象甲和棕榈蛀蛾在棕榈上检测、控 制和遏制技术方面的空白。 本书分为两部分,共计13 章。第一 部分(第1~7 章)主要介绍棕榈上发生的主要虫害,以其喜食的棕榈各部分(顶冠、 叶片、果实、根等)为顺序,分别介绍了 各种虫害的生物学特征。随后着重介绍了 红棕象甲和棕榈蛀蛾发生的背景概况及 研究进展。第1 章,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棕 榈害虫:生态和实用数据;第2 章,受到 红棕象甲和棕榈蛀蛾侵染的棕榈树形态 学及生理学;第3 章,红棕象甲和棕榈蛀 蛾侵染棕榈产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第4 章,红棕象甲:分类、分布、生物学和生 命周期;第5 章,红棕象甲:行为、生态 和信息交流;第6 章,棕榈蛀蛾:分类、 分布、生物学和生命周期;第7 章,棕榈 蛀蛾:行为、生态和信息交流。第二部分 (第8~13 章)着力介绍红棕象甲和棕榈 蛀蛾的防治方法,包括天敌信息、监测方 法、综合防治技术等。第8 章,红棕象甲 和棕榈蛀蛾的天敌;第9 章,红棕象甲和 棕榈蛀蛾侵染的表观特征;第10 章,对 红棕象甲和棕榈蛀蛾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第11 章,用于综合管理棕榈害虫的监控 工具:CPLAS 信息系统;第12 章,对红 棕象甲和棕榈蛀蛾的侵染治理措施;第13 章,红棕象甲和棕榈蛀蛾的防治计划。 本书在红棕象甲和棕榈蛀蛾入侵生物 学和防治管理方面包含了最全面和最新的 信息,不仅提供了最新的入侵生物生态学、 生物学和管理棕榈害虫的内容,同时也为 其他领域致力于入侵生物检测、根除,并 遏制这些入侵生物的研究提供了范本。 张博,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Zhang Bo,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Plant Protection, CAAS)
《马临床放射学》由不同学科背景的 马属动物资深临床兽医编著而成,是马属 动物放射术与放射学领域的当红畅销书。 如同前三版,《马临床放射学》第四版为 读者提供了超过700 幅的健康与病态标注 放射图与示意图。这些图像中的大部分已 被数字图像所取代,而且在《马临床放射 学》第四版及其同步网站提供了新的注 释。这些改进可以为读者提供有关马属动 物放射图及其解释的全面指导。《马临床 放射学》第四版还为读者提供了幼年与成 年马放射解剖图谱的差异,个体情况及异 常发现。对于临床疾病的进展及治疗情况 本书也有所涉及。《马临床放射学》第四 版编著者根据自身的临床经验以及该领 域的有关参考文献对书中的放射术与放 射学信息、知识点进行了更新,旨在为读 者提供可靠的实用技巧、防范误诊、获得 特定情况下最好的放射图像。《马临床放 射学》第四版在涉及头、胸与腹部放射学 的章节进行了修订,增列了三章用来阐述 足、胶骨与球节部位放射学的内容,并且 在副标题增加了参考文献,以便读者深入 了解所感兴趣的内容。 本书共16 章。第1 章介绍放射术与 放射图释义的基本原理、生理改变与病理 变化的放射图表现。第2 章介绍计算机与 数字放射术。 第3 章~第15 章分别介绍 足部,趾骨与关节,球关节,掌骨与跖骨, 腕骨与前臂,肩部、肱骨、肘部与桡骨, 跗骨,膝关节与胫骨,头部,脊柱,骨盆 与股骨,胸部,消化与泌尿系统放射术及 临床释义。第16 章介绍包括关节造影术 在内的其他技术。 《马临床放射学》第四版结构系统清 晰,内容充实饱满,图文并茂,简单易懂, 书中的参考文献、英文索引和同步网址便 于读者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对广大兽医 专业的学生、放射专业临床医生、马属动 物专家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占中,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Zhao Zhanzhong, Doctor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CAAS)
种子和繁殖体中的检测与防控,第一和第 二卷 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园艺作物都需 要种子或繁殖体来生产粮食、蔬菜和水果 等以满足人类的需要,因此种子或繁殖体 的健康与否是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前提 之一。在已知的植物病原微生物传播方式 中,由于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种子或繁殖体 本身就是下一个生长季作物病害发生流 行的重要初侵染源之一,因此这种传播方 式被认为是植物病原微生物最重要也是 最具破坏力的传播方式,如马铃薯晚疫 病、水稻胡麻斑病、小麦赤霉病、水稻白 叶枯病和柑橘黄龙病等可以通过种子或 繁殖体传播的病害已经给相关作物的生 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快 速、准确和灵敏的检测和鉴定种子或繁殖 体中存在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是避免这类 病害发生的有效手段之一。 全书分2 卷共15 章,第1 卷共8 章。 第1 章,种传/繁殖体传病原微生物的检测与鉴定概论;第2 章,植物病原真菌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第3 章,植物病原真菌的 生物学;第4 章,植物病原真菌的侵染过 程;第5 章,植物病原细菌和植原体的检 测与鉴定方法;第6 章,植物病原细菌和 植原体的侵染过程与生物学;第7 章,病 毒和类病毒的检测与鉴定方法;第8 章, 病毒和类病毒的侵染过程与生物学。第2 卷共7 章。第9 章,种传/繁殖体传病害的 流行学;第10 章;作物病害防控:拒病; 第11 章,作物病害防控:减少病原微生 物接种量;第12 章,作物病害防控:提 高作物抗病性;第13 章,作物病害防控: 生物防治策略;第14 章,作物病害防控: 化学防控;第15 章,作物病害防控:综 合治理策略。 本书综合整理了2500 多篇文献的研 究成果,致力于向读者提供种传/繁殖体传 病原微生物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尤其是病 原微生物的检测与病害防控方面的知识 和实验方法,非常适合植物病理、微生物、 作物遗传育种、农学和园艺等相关专业的 研究生和科研人员作为参考书。 郭维,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Guo Wei, Professor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onolgy, CAAS)
化学与技术 伪谷物指的是一类非禾本科、种子可 以被研磨成面粉、类似谷物的杂粮。伪谷 物主要包括藜麦、苋属植物及荞麦等。近 年来,随着人们对无麸质食品需求的上 升,伪谷物,特别是苋属植物和藜麦在食 品加工中的重要性显著提高。全球范围 内,对苋属植物和藜麦的需求大幅上涨。 同时,各个领域的研究也在增加。为明确 “伪谷物”的相关定义,同时为广大读者更 好地了解伪谷物的种类、营养组成及其在 食品中的应用等,作者特意编撰了本书。 全书共计10 章。第1 章,伪谷物的 起源、生产与应用;第2 章,伪谷物仁的 结构和组成;第3 章,伪谷物仁中的碳水 化合物;第4 章,伪谷物仁中的膳食纤维 和生物活性物质;第5 章,伪谷物仁中的 蛋白质和氨基酸;第6 章,伪谷物仁中的 脂类;第7 章,伪谷物干法粉碎和湿法粉 碎:加工、产品和应用;第8 章,全伪谷 物的食品应用;第9 章,无麸质食品中伪 谷物的应用;第10 章,饮食中伪谷物摄 入对营养和健康的影响效应。 本书总结了近年来关于伪谷物的研 究成果,特别是关于伪谷物的植物学特 征、组成、结构、使用、生产、相关技术 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近年来的伪谷物的营养价值被营养学家及食品科学家广 泛认识,伪谷物富含蛋白及多种微量营养 元素(矿物质、维生素、生物活性物质等)。 本书涵盖了伪谷物的应用起源、伪谷物的 营养组成及伪谷物应用于食品中的相关 加工技术等多方面的相关内容。对从事伪 谷物加工、伪谷物在食品中的应用及伪谷 物食品的营养健康品质等方面研究的人 员均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杨颖,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Yang Ying, Doctor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AS)
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 识的增强,人们对于食品与营养健康的关 系越来越关注,而食品科技也成为重点发 展的研究领域。但食品科技领域的研究人 员及从业者在开展科研与生产活动的过 程中常会面临包括数据稀缺、数据分布不 均匀、检测方法及模型专业知识介绍的不 确定性等诸多问题与挑战。进化算法,作 为在自然选择启发下产生的一种随机优 化技术,可高效解决上述问题。 本书逻辑清晰,构架科学合理,涉猎 内容广泛。在介绍进化算法的同时,例举 了一系列进化算法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 实例,涵盖从模型学习到敏感性分析等多 个方面。全书共计5 章。第1 章为前言, 重点介绍了包括食品科技领域的进化计 算技术、进化算法在食品科技领域的应用 现状、及本书的撰写目的等内容。第2 章 为进化算法简介,重点介绍了包括人为进 化(计算机领域的达尔文理论)、灵感来 源(进化论与达尔文理论)、计算机里的 达尔文、遗传工程(进化环、遗传算子、 Gas 与二进制表示法、ESs 与连续表示法、 GP 与树形表示法、GE 与基于语法的表示 法、选择压力)、理论问题、过优化(多 峰图像、协同进化、多目标优化、交互式 优化)等内容。第3 章为模型分析与可视 化,重点介绍了实验数据、模拟界面牛奶 凝胶竞争、采用进化方法研究模型参数、 图形可视化、敏感性分析、模型的视觉探 索及理论讨论等内容。第4 章为交互式模 式学习,重点介绍了贝叶斯网络、结构学 习问题、可视化网络、建议方法、实验设 计、分析与展望及结论等内容。第5 章为 用遗传程序模拟人类专长,重点介绍了包 括合作协同进化、农产品工业生产过程模 拟、采用遗传程序进行相位评估、采用 CCEAs 进行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等内容。 本书是Dr. Lutton 及其编辑团队在汇 集多位领域专家及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 基础上编撰的最新力作,其对于食品科技 领域的教学、科研而言是一本专业性强、 信息量大、知识拓展性强、案例鲜明、极 具启发意义的书籍。书中汇集的应用案例 及研究成果对于食品科技领域从业人员 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方芳,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Fang Fa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AS)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迅猛增长, 如何在现有生产条件下有效提高食物生 产效率,同时又可以提供给食源性动植物 以足够的生存空间,保持其生物多样性成 为科研领域的关注重点。而相关研究在水 产养殖领域尤其得到广泛关注。集约共培 养罗非鱼是一种将不同品种罗非鱼与其 它鱼种共同培养的商业生产模式。罗非鱼 因其可有效改善养殖池水质,尤其在提高 养殖池产能的同时,对对虾池中浮游生物 及碎屑具有清除作用,对养殖池中的病原 微生物种群具有调整作用而成为一种理 想的共生鱼类。因此了解和掌握罗非鱼集 约共培养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并将其 应用于水产养殖产业,从而更好地满足人 类生产及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各章节囊括了包含共生生态学、 罗非鱼饲喂习惯、历史用法、新应用模式 等诸多内容,全书按照养殖水域不同可分 为罗非鱼淡水共培养及罗非鱼海水共培 养两部分。有关共培养的核心内容主要包 括弧菌控制、高效水产养殖、罗非鱼营养 价值、罗非鱼在美国的生态经济学及市场 行销,及其在美国、中东及亚洲与鲤鱼、 鲶鱼、淡水虾及海虾的共同行销等。全书 架构合理,逻辑严谨。全书共计17 章。 第1 章,罗非鱼共培养的生态学基础;第 2 章,罗非鱼饲喂习惯及环境耐受性;第 3 章,罗非鱼集约共培养的历史应用;第 4 章,罗非鱼集约共培养的新模式及理论 依据;第5 章,海水养殖系统可持续性的 需求及挑战;第6 章,发光弧菌与斑节对 虾及罗非鱼的绿水培养;第7 章,罗非鱼 与虾的混合养殖;第8 章,淡水养殖系统 可持续性的需求与挑战;第9 章,美国罗 非鱼与鲶鱼的池塘共培养研究(侧重于笼 养罗非鱼);第10 章,笼式及水道式养 殖池罗非鱼共培养;第11 章,罗非鱼与 沼虾的混合养殖;第12 章,罗非鱼的高 效水产养殖;第13 章,埃及的罗非鱼共 培养概况;第14 章,以色列鱼塘与水库 的罗非鱼共培养概况;第15 章,鱼菜共 生;第16 章,罗非鱼的营养价值;第17 章,美国小规模罗非鱼水产养殖经济学。 此外,本书另附罗非鱼养殖基本信息,包 括:附录1,常规罗非鱼培养技术要点及 品种简介;附录2,1980—2014 年全世界 发表的杂交种罗非鱼参考文献。 本书是汇集了多位水产养殖领域研 究人员及专家最新研究成果的结晶,知识 量大,信息丰富,对致力于水产养殖及环 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科研人员、生 产者、投资者及政策制定者等均具有重要 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方芳,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Fang Fa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AS)
生产、采后科学、加工和营养 菠萝是世界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产 于热带地区。特别是在欧洲和北方,低酸 的鲜菠萝及其加工产品是市场需求快速增 长点之一。本书探讨了近年来菠萝育种、 加工新技术、产后储存、包装、营养质量 和安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是菠萝生 产、采后科学、加工和营养技术的指南。 全书共计13 章。第1 章,菠萝生产, 采后生理、加工和营养概述;第2 章,菠 萝育种和生产实践;第3 章,菠萝的生理 特性和采后生理学;第4 章,害虫、病害 和杂草;第5 章,菠萝采收和采后贮藏处 理;第6 章,菠萝和菠萝产品的包装技术; 第7 章,菠萝罐头,冷冻干燥技术;第8 章,菠萝浓缩汁;第9 章,鲜切菠萝;第 10 章,菠萝加工新技术;第11 章,菠萝 制品的附加值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第12 章,菠萝的组成和营养;第13 章,菠萝 的功能特性。 本书是来自多个国家众多科学家研 究成果的结晶,他们中既有资深的食品科 学家,又有学识造诣较高的营养学家。作 者将最新的加工技术、采后贮运技术融汇 于册,是食品技术和食品科学的师生,以 及世界各地的研究中心和监管机构的有 用资料。对其他从事生物学研究科研人员 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东晖,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Wang Donghui, Doctor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AS)
发酵剂在发酵食品的制造、风味和质 地改良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其在食品工业 中具有重要意义。最初发酵剂主要用于乳 品行业,现在的发酵剂被应用于各种食品 制造中,包括肉类、面食、蔬菜、葡萄酒 和鱼类。有关这些生物益生作用的最新研 究促使人们对发酵细菌产生极大兴趣。 本书详述了发酵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首先简要介绍了当前选择方案和发酵剂 的工业生产,然后重点介绍了发酵剂在食 品生产中的创新研究。全书共计19 章。 第1 章,乳酸菌发酵剂;第2 章,酵母发 酵剂;第3 章,真菌发酵剂:了解影响分 生孢子发芽的因素;第4 章,非发酵细菌 的“功能性”培养物;第5 章,发酵剂的 工业生产;第6 章,发酵剂的安全评价; 第7 章,食品工业废弃物的管理:发酵剂 概念的新聚焦;第8 章,发酵剂的新前沿: 代谢的衰减、调节和技术表现;第9 章, 泛基因组概念在选择新发酵剂中的作用; 第10 章,选择商业发酵剂或原生菌株? 这是关键问题;第11 章,发酵面食和谷 物食品:传统产品和新产品;第12 章, 发酵剂和天然发酵在传统和新型啤酒生 产中的作用;第13 章,葡萄酒微生物; 第14 章,蔬菜,特别是鲜食橄榄中的发 酵剂;第15 章,乳品微生物学的新趋势: 走向安全健康的产品;第16 章,香肠等 发酵肉制品;第17 章,鱼类发酵产品: 聚焦日本传统的产品;第18 章,传统的 碱性发酵食品:用于soumbala 生产的功能 性芽孢杆菌发酵剂;第19 章,民族发酵 食品。 本书是食品工业微生物领域多名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他们在 发酵剂的选择、生产与应用等领域做出了 突出贡献。本书将为食品生产者、研究人 员和学生在“选择发酵剂”和了解“微生 物在复杂食品创制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等 方面提供初步解决方案,极具参考价值。 李淑英,副研究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Li Shuying, Associate Professor (Institut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AAS)
《兽医胚胎学》第二版主要论述哺乳 动物与禽类细胞、组织、器官及个体发育 过程中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变化,人类 比较胚胎学在具体章节也有所体现。《兽 医胚胎学》第二版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和 补充,增加了4 个章节,更新了一些胚胎 学新原理及胚胎细胞特别是胚胎干细胞 操作的新方法。本书图文并茂,彩色插图 便于读者理解胚胎学原理及具体实验操 作方法。每一章都附有相关的文献与工具 书,便于读者深入地获取有关胚胎学方面 的信息,书后附有网络连接和英文索引, 便于读者快捷地查找相关内容。 本书共28 章。第1 章,介绍胚胎学的 发展简史。第2~13 章,分别论述了细胞 分裂、生长与分化;配子发育;受孕;卵 裂;原肠胚形成;发育过程中的细胞信号 转导及基因功能;干细胞;躯干、体腔、 胎膜发育;胚胎着床与胎盘形成;胚胎死亡及成因。第14~25 章,分别介绍了心 脏、血液、神经、肌肉骨骼、消化、呼吸、 泌尿、生殖、头颈、内分泌、眼耳、皮肤 系统发育。第26 章,介绍了测定胚胎与 胎儿发育日龄的原理及方法。第27 章, 介绍了家养动物辅助生殖技术。第28 章, 论述了影响胚胎发育的遗传、染色体及环 境因素。 《兽医胚胎学》第二版涵盖了胚前发 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的全部胚胎学的 原理、方法及实用技能;扩充了胚胎学的 前沿内容和基本原理。结构系统清晰,内 容充实饱满,为广大的兽医专业学生、教 师及研究人员、毒理学从业人员、繁殖及 人工授精从业人员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信息。 赵占中,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 Zhao Zhanzhong, Doctor (Institute of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icine, CAAS)
1 2 3 4 5 6 9 跳转到
个人主页被浏览了4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