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GER
专注生物医学和科技
关注5人
粉丝9人
个人主页被浏览了138324
出版社简介

Karger出版社是一家位于瑞士巴塞尔的全球性的医学科学出版公司,创立于1890年,现由Karger第四代家族成员Gabriella Karger领导经营的独资企业。Karger致力于为学界提供涵盖所有医学领域的高质量的出版物。Karger公司每年出版约50种新书、105种同行评审期刊,其中也包括日益增加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期刊。Karger的出版物主要以英文为主,强调基础和临床研究,一般皆可在线使用。

儿童流行病学是将儿科学、流行病学以及通过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儿童的一门综合学科。然而在儿童流行病学方面的书籍并不多见,本书填补了流行病学在儿童领域的空白,同时也为我们揭开了儿童流行病学的神秘面纱。本书邀请儿童流行病学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编写,全书不同章节以近似综述的方式为我们呈现出整个儿童流行病学的全貌并进一步指明发展方向。我们走进《儿童流行病学》的世界,一探究竟。

进行任何有关医学的研究都需要符合伦理的要求,本书开篇便向我们阐释了关于儿童流行病学相关的伦理问题,儿童受试者由于受到年龄和家庭结构的影响,其伦理方面着实需要得到特别的关注。虐待儿童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很常见,而“虐待”在不同的资源质量、定义方式、调查方式等因素影响下存在很多差异,并且在进行虐待问题调查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困扰,如受伤者的脑损伤、对施虐者的依赖等都阻碍调查研究的信度与效度,这些都在书中有所探讨,并提供一些调查数据可调取官方资源的建议。伴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进入高通量时代的基因检测技术提升了医疗水平,这时对基因诊断的规范化管理以及法律的约束都应提上日程,让我们通过欧美等国的先验得到些启示。进行队列研究时常会出现偶然发现,第四章的建议或许让你在面对偶然发现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时显得更为从容,甚至得到更为惊喜的研究结论。国家的发展水平与程度同样影响着儿童流行病相关研究的进展,通过探讨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儿童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等,为发展中国家研究者提供研究议程及观点的框架,推动学科进一步发展。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是整个调查的重要质量特征之一。第六章以德国儿童与青少年健康访谈与调查为例,理论性回顾经典案例阐明代表性样本的获取、评估、调整。儿童流行病学与成人流行病学一大问题在于表达,儿童出于理解能力有限等局限性往往不能够全面地回答专业的医学问题,这时家长的代理性报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代理”带来的偏移同样不可小觑,因为它直接影响研究的质量,这需要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孩子不是小大人”,儿童的解剖与生理学特征同成人相比具有差异性,第九章介绍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解剖学、身高、纵向生长模式、生理生化指标正常范围等相关知识点,为初次接触儿童领域研究的读者提供“入门参考”。全书最后将流行病学涉及的统计学知识系统化铺展开,让读者能够在短短十几页内汲取到满满的精华,让人意犹未尽。

正在进行或准备涉猎儿童流行病学研究的你,还在犹豫什么,打开《儿童流行病学》,领取这份儿童流行病学专家们为你准备的“厚礼”吧!

何林,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科,硕士生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营养不足会影响身体生长、认知发育、学习能力和成年后融入社会的能力。在营养与生长的关系这一领域, 2016年又有诸多研究进展。在本书中,营养及生长方面的专家选取了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在同行评议杂志中发表过的最好的研究摘要并加以简明的评论。

本书分为九个主题:1.生长的生理学机制,介绍生长标准、营养与表观遗传学、睡眠与营养、肠道菌群与生长、孕妇血糖与子代未来生长和肥胖等方面的研究。2.肥胖、代谢综合征和营养,介绍母乳喂养对子代肥胖的保护作用、母乳与牛奶(或配方奶)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母乳低聚糖对婴儿身体组成的影响、盐摄入量与肥胖等方面的研究。3.足月儿和早产儿,主要包括过敏防治、早产儿微量营养素、大豆基配方奶(植物雌激素)与子宫平滑肌瘤方面的研究。4.认知,介绍长链脂肪酸、微量营养素与神经系统发育关系的研究。5.慢性疾病中的营养和生长,主要涉及克罗恩病、囊性纤维化、慢性肾病、青少年特发性关节炎的营养问题。6.早期营养对生长、身体组成和未来肥胖的影响,介绍母乳喂养与食欲调节、营养素与睡眠和肥胖、早期蛋白质假说等方面的研究。7.营养不良与儿童和青春期的追赶生长,涉及追赶生长的评价方面、蛋白质质量与营养不良儿童的生长、低聚糖与钙吸收、肠道菌群与生长等方面的研究。8.妊娠:母亲营养与胎儿宫内生长,介绍营养摄入(维生素D、B族维生素、奶制品等)对母代健康及子代生长影响方面的人体及动物研究。9.发展中国家的生长迟缓问题,介绍肠道菌群、脂基维生素补充、乳类唾液酸低聚糖对营养不良改善作用的研究。

总之,本书内容广泛,涵盖当前热点营养问题,有助于读者掌握研究动态,激发读者去阅读本领域的更多文献,并开展更多的研究。

何书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颅内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缺血性卒中等严重神经系统不良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尤其在亚洲患者人群中更为常见。在人口老年化问题日趋严重的影响下,临床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对患者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做出评估诊断,并制定相关下一步检查及治疗方案,因此对此类疾病的诊疗的充分认识,即便在非神经系统专科医生中,也具有重要价值。

本书是神经系统前沿系列丛书的第四部,旨在为读者梳理了最新的病理生理学、诊断及治疗层面上的最新知识点,内容涵盖颅内结构解剖、流行病学、病理学、卒中事件发生机制、现代的诊断方法以及合适的治疗策略等方面。并邀请多位业界知名专家结合前沿研究结果对颅内病变治疗的各个争议论题做出深入点评。

长久以来,对于外科以及其他科室医生而言,神经系统的解剖及检查,具有很高的专业壁垒,知识点繁多,在多数情况下都需要依赖神经专科或者影像科会诊。事实上,掌握基本的颅内病变诊断及治疗知识,对于处理患者突发病情变化及急诊患者的处理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本书特点在于能够深入浅出地说明目前此领域研究治疗前沿及治疗指南,并结合大量示意图以及真实病例影像学检查图像,具体解释病变的病理生理学特点、鉴别诊断要点以及推荐治疗方案,这对于广大的非神经专科医生来说,无疑能够更方便他们理解。

目前颅内血管病变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溶栓抗凝、腔内介入支架以及外科手术等手段,治疗的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病变位置、性质、其他合并证情况等综合个体化考虑,对于复杂病例的诊断更是需要医生的临床经验作出判断。本书总结各作者的丰富经验并配合已发表的循证证据,为医生的治疗判断提供重要参考。更为难得的是本书也包含了部分非粥样硬化性疾病引起颅内病变的诊治内容,比如烟雾病、夹层动脉瘤等其他颅内血管病变,对于专科医生而言,也能够在较罕见疾病诊疗水平上得以提升。

佟明汇,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外科,博士生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除前言部分对巴塞尔研究所取得科学成就及社会影响外,书的主体部分以通常的时间线索对该所自1968-2001年之间的发展历史进行细腻的记载,并将这段历史以1985年为节点分为两部分进行讲述。本书独特的地方是所传递画面感:文字,插画以及一些视频链接引人入胜;以及作者的细致:目录旁和每章都有摘要式的总结以便读者快速获取重要的信息。

1968-1985年的历史作为本书的第一部分。巴塞尔免疫学研究所(BII)在Adolf和Alfred念头火花碰撞的刹那,出自对药物研发的长期考虑,孕育而生的。次年与Roche签约合作在Rhine River“莱茵河”上游1.5公里处奠基。而享誉盛名的科学家Niels在那时奔走募集全球科学精英使得BII如火如荼的发展起来。1985年的一场大火几乎让这个已经步入发展正轨的研究所停止了运作,机构的1/3处于瘫痪状态。幸运的是,BII在众多力量的支持下从这次浩劫中挣脱了出来,也就是作者描述1986-2001年的后部分历史。自建立30年间诞生3个Nobel Prize得主:Niels K.jerne,Georges Kohler,Susumu Tonegawa;BII在免疫学界享有盛名,与罗氏的合作产生重要的社会健康效益。

本书不仅讲述BII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包含了1970-2001年免疫学的发展史。这30余年免疫学是如何快速发展起来的,学科之间如何相互帮助。1970年,他们就围绕着“免疫系统是如何启动的”;“抗体的同质性或单克隆”;“免疫反应和免疫耐受”;“淋巴细胞是如何变成抗体产生的细胞”;“一个淋巴细胞是否能和另一个淋巴细融合”等超前沿的科学问题;1971年,“蛋白的合成,起始和延伸因子”;“浆细胞和B细胞胞内和胞外的免疫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的kappa轻链的DNA的拷贝数”;“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BII一直有着超前的视角,引领着免疫学的发展。另外,BII的历史传递科学研究的精神和价值。30/40年前BII所解决的科学问题,为现在的疾病治疗带来深远的进步和影响。

对于本书的不足之处,本书缺少对2001年后此研究所的描述。但愿本书可以让更多的人受益,尤其是已经有点疲态的中国科学研究新生。

王兵,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硕士生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本书是《世界营养与饮食综述》的第115卷,共包含24篇文章,由24位专家撰写。

营养不良包括三种类型:低体重、超重和微量营养素缺乏。“隐性饥饿”描述的是一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统称微量营养素)缺乏的状态,此时尚未出现症状和体征。隐性饥饿在低、中、高收入国家均存在。

从怀孕至2岁的生命早期1000天非常重要,需要充足的微量营养素的供应。如果一个孩子从生命最初的1000天至其出生后2岁没有得到充足的能量和营养素,他的体力和智力发育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营养不良的孕妇及后代将会陷入饥饿、营养不良和穷困的怪圈。隐性饥饿导致宫内生长受限和儿童发育问题。小于胎龄儿和早产儿是母体营养不良的可见后果。个别器官的发育受限可能会影响后期疾病的发生。辅食缺乏能量和微量营养素、不尽理想的母乳喂养、学前儿童摄食不足均影响儿童身体和智力发育,并影响成年的健康和生产力。

因此,本书探讨了生命早期1000天的营养不良的原因、后果和解决方案。本书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讨论。第一部分高收入国家的营养不良的研究证据。此部分以德国为例介绍在高收到国家的食物贫穷(隐性饥饿),并注意到收入不平等对儿童死亡率的影响。贫穷及知识匮乏是引发是影响食品安全和食物质量的基本条件。第二部分低收入国家的营养转换。营养转换指人群在不同的能量及微量营养素状态之间的转换,比如从低能量、低微量营养素向充足能量高微量营养素之间的转换。本书介绍柬埔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等发展中国家应对营养不良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第三部分隐性饥饿的后果。此部分关注维生素A和碘、锌对胎儿和婴儿健康的关键作用,并呼吁产学研各界开展合作,采取措施填补在营养素补充方面的许多信息缺口,如安全有效的补充剂量、补充过量的潜在危害、最佳的补充形式等。第四部分改善营养安全的干预措施。此部分主要从政策制订方面讨论。例如合理发展转基因农业、有关方面(政府、公民、学术界、企业)建立透明的伙伴关系,以达到减少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目的。印度(将食物视为基本权利而非福利)、加拿大、德国介绍了各自在营养改善领域的政策。

本书强调“食物是人权”,现代社会应致力于让每位公民吃上健康的食品。本书由于提供了主题词及作者索引,使得阅读非常方便。

总之,本书可使读者认识到营养改善是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需要进行成本核算的一项重要行动,阐述并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学、经济学、农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儿科学、营养学工作者来说,是一本重要且实用的参考书。

何书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主治医师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青光眼在全球是仅次于白内障导致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也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因此,对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青光眼》一书是欧洲眼科高级研究学院(ESASO)丛书系列的青光眼单元,由一系列与青光眼诊断与治疗相关的章节组成,由四名欧洲青光眼专家Carlo E. Traverso, Ingeborg Stalmans, Fotis Topouzis和Luca Bagnasco联合编著。作为一本可以随时取阅的青光眼知识宝库,本书可以帮助广大临床工作者们更加深入地学习青光眼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本书共十章。第一章重点讲述青光眼的发病与疾病进展的临床表现与早期识别,介绍正常视乳头、青光眼视乳头的眼底表现,并且进一步介绍如何监测青光眼的疾病进展以及如何使用监测设备。第二章讲解青光眼患者包括旁中心暗点、鼻侧阶梯等在内的的典型视野检查结果。第三章主要介绍青光眼患者管理相关的临床挑战。第四章更加详细的介绍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五章进一步介绍针对青光眼的药物治疗,包括降眼压药物与非降眼压药物如神经保护药物、抗氧化损伤药物等。第六章主要介绍青光眼的激光治疗,详细介绍氩激光小梁成形术、虹膜成形术、激光虹膜周切术以及睫状体光凝术,亦提及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的选择性激光小梁切除术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第七章介绍一种针对开角型青光眼的非穿透性手术技术,即管道成形术,此方法通过在Schlemm管道系统内插入微导管而实现房水引流。第八章介绍如何处理青光眼患者群体中的白内障相关问题,如何选择相关的治疗方案。第九章介绍包括丝裂霉素和5-氟尿嘧啶在内的抗代谢药物在青光眼手术中的抗疤痕形成作用。最后,第十章指出在常规的诊断与治疗之外,临床工作者应更加重视如何更好的保持患者视功能与提高青光眼患者的视觉相关生活质量。

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更着重介绍青光眼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相信本书的作者们已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准确、专业、与时俱进的知识与内容,希望各位读者们可以深入研读,在临床工作中增进体会,更好地为患者提供诊治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主治医师

王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博士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全世界有超过十分之一的夫妇遭遇不孕症的困扰,承受着巨大的社会、情感和心理负担。不孕症的病因高度复杂,除结构性缺陷、免疫干扰及环境因素外,通常还包括遗传因素。文献报道有将近30%的不孕症可能是由遗传缺陷所引起,来自基因敲除动物模型的结果已证实单个或多个基因的缺陷可导致不育。本书由来自世界各地的多位权威学者围绕不孕症主题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及时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对引起人类不孕症的复杂遗传病因进行全面深入的论述。

本书共11章,涵盖不孕不育相关领域基本生物学、细胞学和分子医学研究成果以及几种常见和罕见的不育相关综合征。其中9章阐述关于人类不育的遗传学,两章着重于小鼠和灵长类动物的生殖细胞发育。具体内容包括男性和女性不育的遗传基础;卵巢早衰遗传病因学研究新进展;Klinefelter综合征的遗传学实验探索;Y染色体与男性不育;从无精症染色质结构到基因功能的前因后果;雄性生殖过程中囊性纤维化跨膜电导调节的遗传学和病理生理学研究;直接影响雄性生殖系的新证据;雄激素受体信号在男性生育中的遗传学研究 ;从圆形精子细胞到成熟精子减数分裂后期雄性生殖细胞分化的遗传学;精子染色质表观遗传学;灵长类雄性生殖系发育的特征;人类雄性不育的遗传和表观遗传小鼠模型;精子发生体外实验及其对患者的潜在临床意义。每章都是一篇全面深入、信息量丰富的综述。

除上述精湛的文章外,多幅描述科学、构图精美的插图也是本书另一亮点。图书封面更是展示出人类精子病理史上里程碑式的发现,第一次呈现出严重的人类精子病理图,由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位微生物学家 Antoni Van Leeuwenhoek 在1677年用自制简易显微镜拍摄。尽管照片中所示畸形精子在人类男性中的发生率很高,但迄今为止尚不清楚这类精子畸形是否有某种遗传来源,也预示着在探索人类不育病因的道路上仍然充满着未知。

尽管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基因缺陷已被证明可导致或与原发性不孕症密切相关, 但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测序成本的下降,更多的不育症相关基因有望被发现并用于不育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正如本书作者所预测,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出现分析生育所需表观遗传状态的诊断工具、以及从多能干细胞中产生雄性或雌性生殖细胞的实验系统。本书对近年来在不孕不育遗传病因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作出全面的概述和深入解析,是人类遗传学家、内分泌学家、流行病学家、动物学家和人类遗传、不育及辅助生殖咨询师必读之教科书。

杨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遗传学室,副研究员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本刊是系列图书Contributions to nephrology的第191期。此系列图书的编辑是Claudio Ronco Vicenza。科学上的新发现有望改善肾病患者的护理,推动肾脏学的飞速发展。此系列图书关注并整理新进展,发布了大量的数据,来探讨临床肾脏病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其中重点包括讨论创新的治疗策略到及调查方法的批判性评价,是此领域不可多得的参考书系列。此卷主要关注血液透析的创新应用。维持性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维持生命的重要方式,透析并不能真正、完全替代肾脏功能,但是,这种方式可清除代谢废物和多余的身体水分,并补充体内缓冲剂,患者的生命从而得以维持。尽管随着科学的进步,透析技术经历了飞速发展,但是传统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仍然差强人意。本书引入创新的“高保留起效”膜以及由此衍生的一种称为“扩大血液透析”(HDx)的新治疗方式,并且详细介绍HDx的起源发展,设备原理和临床应用。HDx因其设置简单,操作方便,容易护理等特点有益于终末期肾病患者。

本书共17章,分别是尿毒症的演变模式:透析中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中分子尿毒症毒素与慢性肾脏疾病的预后,尿毒症保留分子和临床结果,终末期肾病,炎症和心血管,终末期肾病的心血管负担,尿毒症患者的炎症和蛋白质能量消耗,炎症:慢性肾病发生和发展的关键贡献者,血液透析中的溶质运输:现有膜技术的进展与局限,透析中的膜创新,透析膜的多维分类,血液透析器内部过滤模型,扩大血液透析疗法(HDx)的基本原理,扩大血液透析疗法:处方和分娩,中分离膜透析器血液透析治疗对中分子的影响,大孔径膜在血液透析患者治疗组合中的应用,大中间分子和白蛋白去除:为什么我们不能停滞不前?扩大血液透析疗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本书综述有关HDx的新证据和引人入胜的新假说。建议所有工作于此领域,正在照顾透析患者和寻求创新护理方案的医生和医疗从业人员阅读。此外,相关领域的学生和研究员也不妨一读。

刘懿莹,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博士生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纹身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及病例集》是一本由P.Itin和G.B.E.Jemec主编,由Karger出版社出版的皮肤病学现代问题系列丛书之一,本书为此丛书第52卷,有哥本哈根的JörgenSerup及雷根斯堡的Wolfgang Bäumler共同编著。

纹身自古既有,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皮肤作为画布,纹身成了一门“艺术”。但是,在临床上,纹身却可以引起很多的并发症。本书就是一本关于治疗纹身相关并发症的整体介绍。

在本书的前几章介绍纹身的相关知识,比如纹身手段,类型,墨水和墨水毒性。本书重点还是介绍纹身并发症的诊断和分类,因此,本书总结了纹身引起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可以作为一本大有裨益的参考书,共从业者参考学习。后面几章内容,总结目前能采用的治疗手段,基本原理和治疗指证,还包括各种药物和手术治疗,并综述刮皮刀治疗方法。最后,本书介绍去除纹身的金标准:YAG激光和目前更先进的皮秒激光,可以使我们扩充知识面。

总之,本书是一般关于纹身相关的皮肤病综述。本书详细介绍与纹身相关的基本知识,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本书是一本值得皮肤科医生、整形科医生、全科医生、激光科手术医生和其他治疗纹身相关专业的医生参考的专业著作,也可供相关的从业人员,以及政府监管部门借鉴。

王涛,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副教授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胃肠道内分泌学是研究历史最为悠久的学科之一,至今还充满着挑战性和发现机遇。胃肠系统通过肽类激素控制人体的代谢途径,维持着人体的消化,饥饿和饱腹感受。同时,这些激素也在人的体重控制,生长发育,糖代谢,情绪和行为控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对于研究儿童内分泌学的学者来说,额外的挑战在于他们需要了解肠道内分泌细胞的起源,何种因子控制这些细胞的分化,激素基因表达的调控模式,分泌和发挥作用的方法,以及与其他器官,特别是神经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原理。

本书基于上述思考,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回顾了近年来本领域的最新进展,结合他们的经验,形成有独到见解和经验总结的章节,同时这些专家也是第十届欧洲儿童内分泌学会发育内分泌学高级论坛的参与者,与读者与听众分享相关领域的知识。

本书首先介绍胃肠道激素如何参与诱导内分泌系统的发育,1902年英国生理学家发现的分泌素(secretin)和促胃液素(gastrin)都是在肠道产生,之后发现了一系列肠道外的激素,开启了内分泌学的发展时代。至今,已经发现有100多种激素产生于肠道,参与其生成和调控的细胞和基因各部相同,形成复杂网络,因为胃肠道内分泌学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通过对肠道内分泌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形象,概述性的总结,本书试图帮助读者了解和记忆更多的网络节点,方便临床的思考和应用。

本书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分泌素在内分泌代谢中的功能,肠促胰素在肠道疾病中的作用,促生长激素和生长发育的关系,把近年来最新的观点和研究结论纳入文中,供读者体会思考。最后几章讨论受到热切关注的有趣话题,人造甜味剂的使用对孕妇,婴幼儿和青少年会产生何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如何影响肠道激素的作用,特别提到了在肥胖问题研究中的新发现;减重手术对胃肠道激素分泌的影响;肠道菌群对肠道内分泌细胞代谢调节功能的影响,随着人们对肠道菌群研究热情的高涨,激素与菌群之间的互动更是不可或缺的话题,因此本章也总结大量文献,有助于读者迅速了解此领域百花齐放的壮观。最后,围绕肥胖和糖尿病的肽类药物设计,讨论针对多种代谢受体靶点设计功能性药物的思路。

本书适合内分泌代谢领域的医生和研究人员阅读和思考,也希望医学生,住院医师在训练阶段进行阅读,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方向提供更多思路。

焦国慧,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主治医师

书评来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图书馆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

1 7 8 9 10 11 12 跳转到